如何培養(yǎng)小學生的數學語言
2014-01-16 09:24 瀏覽人次:
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,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,所以我們應當把培養(yǎng)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,鍛煉學生思維的條理性、邏輯性和準確性。
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,培養(yǎng)學生的數學語言
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。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,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。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、簡明扼要、條理清楚、前后連貫、邏輯性強。比如: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的乘法運算定律的簡便運算時:44×25=?我教給學生的一種算理:44×25=11×(4×25)是根據三年級學過的把一個數分解為兩個數的乘積,再運用乘法結合律。我講述后,又請幾名學生復述這種算理,并且出了幾題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說。接著再問,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呢?既讓學生鞏固這種算理,又再次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,轉為學生講,老師聽的輕松氛圍而且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(還可以用乘法分配律:(40+4)×25)。
采取各種形式,讓學生發(fā)展數學語言
一、小組討論。小組討論是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方式。當學習中有疑難時,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,討論后請一名代表發(fā)言。這樣做,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(fā)言的機會,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;既有面對幾個人發(fā)表自己見解的機會,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。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,更加主動地思考、傾聽、組織,靈活運用新舊知識,使全身心都處于主動學習的興奮中,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?!?BR> 二、同桌交流。同桌交流非常方便,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(fā)表見解、培養(yǎng)語言能力的好方法。特別是授新課時,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,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。如名數之間的化法:2米6厘米=?厘米,可讓學生敘述:2米就是200厘米,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。簡單的兩句話,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,使學生掌握思路,并能舉一反三,靈活運用。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,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,逐步學會敘述,正確地解答?!?BR> 三、學生小結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,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。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,但只需正確引導,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。如在學習了小數的大小比較之后,課堂小結時,我問學生:“通過這堂課的學習,你有什么收獲?”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后,紛紛舉手發(fā)言,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學習困難生也很積極。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,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、概括、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,達到智能并進,全面育人的目的?! ?BR> 總之,數學語言的培養(yǎng)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長期的任務。它能使學生獲得數學交流的機會,發(fā)展學生的數學思維,培養(yǎng)學生學習的主動性,樹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提高聽說能力。